8月1日下午,滴滴出行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此消息一出,引发各方关注,衣食住行是每个人生活最关心的问题,而这件出行行业的大事件,又有哪些问题是我们应该了解的呢?
一,滴滴为何会收购优步中国?
-
资方推动
首先,最重要的原因是,两家疯狂烧钱让投资方看不到尽头。易到创始人兼CEO周航曾透露,2015年整个专车出行市场花掉了200多亿。事实上,关于滴滴、优步在中国市场展开激烈的“烧钱大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2016年1月,Uber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特拉维斯•卡兰尼克称,滴滴公司每周要花7000万到8000万美元,每年花 40 亿美元来补贴司机。
可见,滴滴和优步都不能在不遗余力的烧钱换市场份额。而对于,中国出行市场疯狂烧钱的行为,似乎让投资方无力招架。梳理滴滴和Uber的投资方不难看出,双方拥有贝莱德、高瓴资本、老虎基金、中国人寿4家共同的投资方,也为此次合并奠定了基础。
而合并之后,双方就可以减少补贴,从而减低成本,而这一部分对于两者而言可是不小的开支。其他方面,比如大数据分析等资源共享也将为两者节省不少。
2.政策催化
关于这件事情的主角之一,卡兰尼克曾在博鳌论坛上表示,“不会通过投资或并购进驻海外市场,一方面因为同行的其他公司估值过高;另一方面是Uber希望通过竞争而不是并购来获取市场份额。”
可见卡兰尼克当时拒绝并购的决心是非常坚决的,但是随着《网约车规定》的公布实施,卡兰尼克最后的一根稻草似乎被压断。
《网约车规定》中虽然肯定了网约车的合法地位,但是却给地方政府极大的自主权。在政府关系方面,显然滴滴更有优势。在2015年,滴滴出行就拿到了上海市政府颁发的第一个网约车运营资质。
除此之外,《网约车规定》中也明确提出,“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政府认为有必要实行政府指导价的除外”、“为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低于成本的价格”等。在新规之下,双方在各地方政府的指导,很有可能沿用相同的价格,并且不能采用任何高补贴的形式抢占市场,这对于优步来说也失去和滴滴竞争的意义。
二,合并之后的共享出行行业将怎样发展?
业务重点将转移
虽然,经过四年多的烧钱补贴之战,但是中国出行市场的渗透率仅为1%。想要提高这个数字,意味着要开拓更多的城市和进行更多的用户培育,而这两者市场行为都是极其烧钱,并且从目前来看回报率极低。
事实上,出行市场的想象空间非常大,目前,除了快车、专车之外,滴滴还有出租车、顺风车、代驾、试驾、公交等其他业务线,代驾和试驾业务也已经形成自己的盈利模式,并且并没有如同在快车市场中优步一样的竞争对手,如果重点发展将会成为新公司营收的重点。
没有在快车和专车市场,让滴滴焦头烂额的优步之后,新的公司还可以继续新兴业务延伸,比如之前曾传出过的传媒、汽车金融、物流/O2O、汽车保险、消费金融、汽车后市场、车队管理等。如果,这一系列业务开展,将成为新公司融资的亮点,推动未来IPO之路。
三.滴滴收购优步中国后对消费者有哪些影响?
从2015年开始,滴滴和优步在中国展开了激烈的价格战,双方为培养用户,争夺市场份额,争相抛出各种激励措施,正如刚刚我们提到的,激烈的价格战导致优步每年至少亏损十亿,而对滴滴而言,相信也不会少,而并购后,两者首先不存在竞争关系就不会跟之前一样盲目的价格战和各种优惠活动,公司通过这些活动吸收客户然后公司买单支付给司机补贴以维持消费群体和员工,也就是司机群体。
合并后的优步和滴滴应该会逐步减少司机补贴,而通过提价来让消费者支付原本公司支付的这一部分的补贴,所以说,未来网约车提价是一定的,至于是什么时间开始以及涨价程度这个目前不得而知。
不管此次收购行为是否涉及行业垄断,对于消费者而言这都是一个喜忧参半的消息,合并后的市场一定会变的更加的规范,我们关注的许多网约车的安全问题也会逐步得到有力改善,而从前使用各种优惠券不用花钱就可乘车的好事可能会越来越少了,但是不论如何,请记得一点,大家手机里还有乘车优惠券的朋友,一定记得要好好的用到地方……